在当代设计的广袤领域中,年轻设计师们正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,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探寻着设计的无限可能。他们不能仅仅被动接受现实,而是怀揣着对设计的炽热梦想,凭借丰富的想象力,立志用设计改变世界。
Tristram keech:设计领域的资深行者Tristram keech,这位享有“Epson御用设计师”美誉的杰出人士,拥有长达17年的工业设计经验。他的擅长领域极为广泛,涵盖智能硬件、交通内饰、酒店旅馆以及乐器等多个方面。曾经担任Conran + Partners前设计总监,以及创新咨询公司PDD的工业设计总监,他还领导着前端的“Visual ID”团队,为消费者、工业和运输部门指引设计方向。在其十七年的行业生涯里,Tristram服务过众多知名企业,如三星、LG、德国唯宝、汉莎航空技术、迈凯伦F1、米其林、夏普、日产汽车、Yotel等,并且屡获德国红点、IF设计大奖。同时,他还在英国考文垂大学担任客座教授,传授产品设计相关课程。
Tristram keech及其团队打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产品。Black Yamaha开创了Yamaha新副线品牌,成功地为日本乐器巨头注入西方设计思维;2012伦敦奥运会奖台巧妙融合了伦敦风情与人文主义;Bilbao·Spain地铁入口则是与知名建筑大师Norman Foster合作构建的城市新地标。
当谈及对中国设计环境的印象时,Tristram keech表示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。初次到访中国,他参观了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工厂,那里的建筑风格以及饭店格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他联想到日本的一些建筑风格受中国影响,认为中国有部分产品在海外销售,无论是质量还是设计理念都相当出色。而且看到有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设计,他深感中国产品设计正逐渐契合海外需求,他期望与中国设计合作,助力中国设计走向国际舞台。
在合作经历方面,Tristram keech称与许多中国制造商合作过,他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团队合作精神赞誉有加,即便面临困难,中国团队也能出色完成任务。
对比中国合作企业与国外合作企业,Tristram keech指出存在诸多不同。他曾与德国、日本、法国、英国等多国企业合作,德国公司较为严格严肃,沟通直接;法国公司相对友好;日本公司更具专业性;而中国企业则是多方面的结合,尤其重视社交元素,中国客户会与设计团队进行大量沟通,以满足**创作需求。
谈到创作灵感来源,Tristram keech表示通常从与人的谈话中获取。通过交流了解客户偏好、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他们对设计的期望,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。他还喜欢可视化、震撼的事物,会拍摄许多富有创意细节的照片,例如在飞机博物馆拍摄的照片就给他带来了很多学习灵感。不过他强调,设计应符合用户需求,产品属性应服务于产品本身,而非设计师个人诠释。
在推荐对设计有帮助的资源时,Tristram keech推荐了Netflix的系列纪录片Abstract: the art of design,以及gary hustwit导演拍的设计纪录片三部曲。对于互联网平台,他认为这对设计师而言是**的灵感源泉,能让设计师获取更多信息,了解竞争对手动态。最后,他给中国设计网的受众提出建议:一是要有灵活、专注且多元化的头脑;二是要深入了解客户,准确诠释客户想法;三是有灵感时不要急于做决定,应不断挖掘分析,时间越久,作品质量越高。
Tommaso masera:在中国逐梦的设计先锋Tommaso masera,“意大利创新手表AttoVerticale创造者”,苏州飓驰工业设计拥有18年工业设计经验,擅长工业设计,外观造型设计,结构设计,快速打样,开模量产;行业覆盖到医疗、智能机器人、仪器装备、钣金设备、智能穿戴等创新产品设计。他毕业于Milan Polytechnic工业设计专业,现专注于手表、家具和产品设计,为众多知名手表及家具厂商设计产品,部分产品在国际展览中展出,并在许多设计杂志上刊登。他还参与过英国伦敦100%设计展、深圳工业设计展及佛罗伦萨设计周。